日產與本田放棄600億美元合併談判 面臨新不確定性
Nissan and Honda ditch $60 billion merger talks and face new uncertainty
By Maki Shiraki and Daniel Leussink
February 13, 2025 5:38 PM GMT+8
東京(路透社)2月13日 - 日產汽車(7201.T)和本田汽車(7267.T)於週四結束了有關合併的談判,這項合併將會創造一家價值600億美元的汽車製造商。這次失敗使日產陷入更深的不確定性,也突顯出許多汽車製造商在中國競爭對手打亂行業時所面臨的困難。
去年12月底宣布的談判,很快因為雙方在權力平衡上的差異而變得複雜。據消息人士稱,最終導致交易失敗的是本田提出的日產成為其子公司這一建議。
這兩家公司曾希望通過合作來更好地應對中國快速崛起的電動汽車製造商帶來的挑戰。他們計劃繼續在技術和其他領域進行合作。
日產汽車在許多方面都是主要老牌汽車製造商中最困擾的一家,自2018年前董事長卡洛斯·戈恩被捕並被罷免後,該公司一直未能完全從危機和管理混亂中恢復過來。
“本田非常有信心,而且有很多有利因素,而日產則處於一個糟糕的位置。他們現在沒有舞伴。”CLSA的日本汽車分析師克里斯托弗·里希特說。
“他們可能需要考慮做一些不同的事情。”
合併將會創造出全球第四大汽車集團,僅次於豐田(7203.T)和福斯汽車(VOWG_p.DE)。
本田執行長三部敏宏在記者會上表示,雖然合併這兩家公司意味著“快速的痛苦”,但他最終更擔心如果談判沒有進展而拖延下去所帶來的後果。
他稱談判失敗為“令人失望”的,但也說本田希望考慮與除日產和三菱汽車(7211.T)以外的公司合作的可能性。
作為日產與雷諾(RENA.PA)聯盟中的次級合作伙伴,三菱也曾參與合併談判,但消息人士稱其參与的可能性不大。三菱也在週四退出了談判。
重組
除了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如比亞迪(002594.SZ)的快速崛起外,日本汽車製造商還面臨美國市場可能徵收關稅的前景。
日產正在推進於11月宣布的重組計劃,該計劃包括削減9,000個工作崗位和減少全球產能20%。目前尚未披露哪些地區將受到影響的細節。
消息人士在12月份表示,日產需要進一步降低其在中國的產能,在與東風汽車(0489.HK)合資企業中運營著八家工廠。作為優化運作的一部分,它已經暫停了常州工廠的生產。
消息人士上周表示,日產現在願意與新的合作伙伴合作,台灣的鴻海(2317.TW)被視為候選人之一。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周三表示,他的公司會考慮在日產中持有股份,但主要目標是合作。
自12月17日首次報導合併談判以來,日產股價上漲超過60%,本田股價則跳升約26%。這些收益後來分別縮減到日產的21%和本田的11%。
目前,日產的市值幾乎是本田的五分之一,後者大約為7.5兆日元(486億美元)。十年前,兩家公司價值都大約在4.6兆日元左右。